今天一早看见秋水昨天写的关于书,那些动人故事……之三
其实调查版主需求这个事情,我之所以想做,除了调查本身的目的和意义,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确实一直希望了解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情到底是源于什么?尤其是,当所做的事情,是基本没有金钱报酬的时候,是什么在驱动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常常会自我激励,有自我驱动的主动性,可是我无法确定,是不是所有的版主都是这样的?适用于自己的,不一定适用于他人。
更何况,无论当初在级委,还是现在在“成长计划”和友商社区,其实都是没有报酬地去付出的,这种接近“公益事业”“志愿者”的管理,与一般的团队管理,会有所不同。
刘润认为,非赢利组织更需要管理。“如果只是七八个人的组织,可能可以做的很好。大家都很团结,也很努力。但是一旦做大,就会出现摩擦。因为一个逐渐壮大和成熟的团体需要完善的规则制约。很多人会质疑为什么要遵守这样的规则,为什么要服从你的要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里,刘润发现,相比较商业组织的成员,“这些人不为利益工作,在我们这个组织里是没有工资的。完全是凭兴趣在做,如果你给他们的压力太大,很多人就会想,我本来就是不收钱的,凭什么要求这么多,就会放弃不做。如果给的压力不够,就很难按照计划有成效。这是一个巨大的,有趣的管理挑战。”
记得大学在级委和书屋工作的时候,常常遇到不同理念的人,激励不同理念的人工作,真的不容易,所以更加需要去理解他们,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么,会因为什么去做?为什么不做?
就好像员工也是企业的客户,假如员工不满意,怎么会给外部的客户提供好的服务呢?
一直觉得,宝洁的管理成本是比较低的,因为她招进去的都是同一个理念的人,都那么积极主动,那么有leadership(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家精神和事业心)。同一个理念的人在一起做事,管理起来是相对容易的,虽然管理好优秀的人有时候并不容易。
曾经的启发是系列:爱上管理&学做leader的历程(四)之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目标是很重要,但是对于那些“不同的需求”,社区运营者,公益事业和志愿者管理的组织人员又该如何做?哪些是可以满足的?如何满足?我想,这还需要探索。
一边做,一边去思考和发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