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成败论英雄”。为什么呢?成败不是英雄的状态,而是旁人的感受。其实连“英雄”这个称号都是旁人想的、旁人给的、旁人羡慕的,可旁人却又自己弄不明白的。
梅兰芳的一句话说得真:“……可我就是个唱戏的(,只要能一辈子在台上,我就知足了)”。 ——陈凯歌远比旁人以及旁人所想象的他深邃得多;在电影《梅兰芳》的这场戏里,只有孟晓冬一个人鼓掌的情节设置,爆赞;境界要有境界的人才能够理解诠释清楚。
旁人永远不知道他们给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制造了怎样的困境。旁人加在他们心目中英雄身上的一切,都是旁人梦寐以求而又终不可得的东西;所以旁人全然不知道那对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来说其实是个比山还重的负担、比渊还深的陷阱。“英雄”最好别信旁人,自顾自地活着才好。一个人要是真的信了旁人,真的自以为是英雄,那他就会被这个称号所累,因为最终没谁真的能做到“英雄”的标准。陈凯歌的类比超准——这个叫“纸枷锁”。
“英雄”不是人,是也只能是旁人想象出来的人。
旁人如若非用自己的标准——准确地讲,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标准——衡量他们的“英雄”,说穿了就是不厚道,而且是非常不厚道。旁人如若真的把自己当作正常人,也把他人当作正常人,那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尊重”——可惜,人们往往不懂得尊重,只懂得妄想。
其实,不知道多少古人都想明白了,只不过,落实在每一代人里,真正弄明白搞清楚的没几个而已:名,是虚的。
粤ICP备18025058号-1
公安备案号: 44049002000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