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加入豆瓣公司?
说一说你为什么要去豆瓣工作。
按票数排序
51 个回答
姊妹篇《你为什么从豆瓣离职?》
写完了为什么从豆瓣离职,再来写写当初为什么加入好了。
已经不记得当初是为什么注册豆瓣账号了,那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生活都还停留在校内网和未名BBS上,豆瓣对我来说只是收藏夹里一个简单的“豆”字。
毕业找工作,豆瓣这样的小团队并不在我的选择范围,倒是在一次UCDChina活动中认识了@UITony,从他那儿了解到了一些豆瓣的故事,陆陆续续听说了很多牛人的名字,比如Davies、kejun、胖子、洪教授、阿北…可以说,对这家公司的向往就是从tony那里开始的,但因为初出茅庐怕自己实力不够,加之前东家老大待我不薄一直没敢迈出这一步。
终于在09年冬天,撑了半年的新项目玩脱了,团队成员被拆散到其他部门,头一次产生了跳槽的念想,问了tony一下他们还要不要人,很快,在公司附近的雕刻时光,开始了第一次面试。
第二面,产品主管@风铃子。
第三面,@杨勃 (阿北)。
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看阿北,我胆怯的伸出手说,“偶像,终于见到真人了!”,阿北笑眯眯地问我“北京有多少辆出租车?”,我以为是问我家底,再次解释才知道是面试题。
就这样,我加入了心目中的明星团队,传说中的大神们就坐在我附近,和他们讨论一点压力也没有,作为当时唯一的设计师(tony转去做产品了),我得到了每一个人的尊重,眼看着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之路正在向我招手。
之后的事情,姊妹篇里也提到了。
至于为什么第二次加入,原因很简单,爱过。
写完了为什么从豆瓣离职,再来写写当初为什么加入好了。
已经不记得当初是为什么注册豆瓣账号了,那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生活都还停留在校内网和未名BBS上,豆瓣对我来说只是收藏夹里一个简单的“豆”字。
毕业找工作,豆瓣这样的小团队并不在我的选择范围,倒是在一次UCDChina活动中认识了@UITony,从他那儿了解到了一些豆瓣的故事,陆陆续续听说了很多牛人的名字,比如Davies、kejun、胖子、洪教授、阿北…可以说,对这家公司的向往就是从tony那里开始的,但因为初出茅庐怕自己实力不够,加之前东家老大待我不薄一直没敢迈出这一步。
终于在09年冬天,撑了半年的新项目玩脱了,团队成员被拆散到其他部门,头一次产生了跳槽的念想,问了tony一下他们还要不要人,很快,在公司附近的雕刻时光,开始了第一次面试。
第二面,产品主管@风铃子。
第三面,@杨勃 (阿北)。
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看阿北,我胆怯的伸出手说,“偶像,终于见到真人了!”,阿北笑眯眯地问我“北京有多少辆出租车?”,我以为是问我家底,再次解释才知道是面试题。
就这样,我加入了心目中的明星团队,传说中的大神们就坐在我附近,和他们讨论一点压力也没有,作为当时唯一的设计师(tony转去做产品了),我得到了每一个人的尊重,眼看着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之路正在向我招手。
之后的事情,姊妹篇里也提到了。
至于为什么第二次加入,原因很简单,爱过。
那都是年轻时候的事了。
当时一直不敢投简历,感觉自己离豆瓣的要求差得太远,无数次打开页面咬咬牙又关掉,就好像没有办法对喜欢的姑娘表露心迹,因为告白还未发生,对方就已经十动然拒。
九月底的一个下午,刷完豆瓣,我跑去西二旗的一家公司面试。那是我头一次在这个满清味浓郁的地名下车,风沙中我睁开眼,荒凉的地平线上一栋突兀的大楼,在遥远的地表投下浓重的阴影。
只觉得那里的路巨宽,楼巨大,人巨少,空气稀薄,好像平时生活的空间被拉长放大了。路上有个大妈,问我对有没有读过圣经,感不感兴趣。我说读过,不感兴趣,并且诚挚地跟她微笑道谢。我撒谎了,其实我没读过,感兴趣。
半小时后找到了大楼入口,面试官把我带到一个气氛紧张的会议室,我们坐在特别宽大的深色木纹办公桌两侧,离得挺远。对方形容消瘦,面色疲惫,声带严重嘶哑,说话极费劲,我却难以听清。
他问我一周能保证五天吗(实习),我犹豫了一下说加上周六的话可以。面试结束之后,简单参观了一下办公室和隔成小间的工位,就离开了,对方回复是“等待通知”。我说好的谢谢。
默默沿着巨长巨宽的笔直公路,又走回城铁站。
路上,声音嘶哑的面试官打来电话,因为听不清,不得不请他重复了好多遍,大意是offer给你,工资若干,合同需要签半年。我说好的谢谢。
夕阳拉长的身影变得文艺,我陷入了沉思。
混乱的时候总是免不了做傻事。我掏出手机,给喜欢的姑娘发了条短信。我说面试很顺利但奇怪的是我又有点不想去了怎么办,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她说:我觉得你应该去豆瓣。
当时一直不敢投简历,感觉自己离豆瓣的要求差得太远,无数次打开页面咬咬牙又关掉,就好像没有办法对喜欢的姑娘表露心迹,因为告白还未发生,对方就已经十动然拒。
九月底的一个下午,刷完豆瓣,我跑去西二旗的一家公司面试。那是我头一次在这个满清味浓郁的地名下车,风沙中我睁开眼,荒凉的地平线上一栋突兀的大楼,在遥远的地表投下浓重的阴影。
只觉得那里的路巨宽,楼巨大,人巨少,空气稀薄,好像平时生活的空间被拉长放大了。路上有个大妈,问我对有没有读过圣经,感不感兴趣。我说读过,不感兴趣,并且诚挚地跟她微笑道谢。我撒谎了,其实我没读过,感兴趣。
半小时后找到了大楼入口,面试官把我带到一个气氛紧张的会议室,我们坐在特别宽大的深色木纹办公桌两侧,离得挺远。对方形容消瘦,面色疲惫,声带严重嘶哑,说话极费劲,我却难以听清。
他问我一周能保证五天吗(实习),我犹豫了一下说加上周六的话可以。面试结束之后,简单参观了一下办公室和隔成小间的工位,就离开了,对方回复是“等待通知”。我说好的谢谢。
默默沿着巨长巨宽的笔直公路,又走回城铁站。
路上,声音嘶哑的面试官打来电话,因为听不清,不得不请他重复了好多遍,大意是offer给你,工资若干,合同需要签半年。我说好的谢谢。
夕阳拉长的身影变得文艺,我陷入了沉思。
混乱的时候总是免不了做傻事。我掏出手机,给喜欢的姑娘发了条短信。我说面试很顺利但奇怪的是我又有点不想去了怎么办,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她说:我觉得你应该去豆瓣。
同姊妹篇《你为什么从豆瓣离职?》
我加入豆瓣只是因为理想在豆瓣,或者说我们几个好基友的理想都在豆瓣,只是我先迈出了一步而已。
以下按照驱动程度由强到弱
1. 2个人,教授@洪强宁和Davies,当年大二的时候已经完全没什么驱动力学东西了,反正windows那一套玩得还凑合,自己又是NOIP出身的人家看国内教程我啃龙书秒全系没压力,只是渣学校不让搞ACM而已。这时候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刘洋偷偷摸摸的介绍了Python给我,恰逢当时QCon兴起请了教授还发了个PPT介绍豆瓣的架构体系,一下子就找到了新的动力点那就是服务端撸底层做平台。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在金山的Leader是教我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战士,而教授更像是我的精神导师,事实上这2年从教授身上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想任何人都会有想法和自己的偶像一起工作,不过我迈出了这一步。说句题外话,教授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我见到过最强悍的没有之一,技术实力在我厂也是数一数二,业内也许我见识少,不过像他这样做人技术两头都IMBA的还真没见过,BAT那些所谓的高层们麻烦你们先放下身份下基层撸代码带员工搞出点实在的再来扯,教授的员工号可是2,至今也只以Tech leader做自己的头衔,而且低调闷骚型技术宅总会带来惊喜。
Davies就不多说了,一人单挑一群底层服务,睡着觉都能把分布式给秒了,大学的时候基本就是好基友们的终极目标,战神懂不懂,像我们这种做平台工程的谁不想成为那样,天赋秒你一大截有木有,技战术别说望其项背你能摸到脚踝看懂就不错了,还有Davies还兼职玩户外,尼玛我4大爱好被秒了2大,怎么说也得混到豆瓣去膜拜啊!
anyway,当时他俩电面我,我自信其他公司进了面试十之八九,唯独那次坐在床上被面完之后一身汗……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王烨和@刘洋喝酒吃饭的时候各种惆怅。
2. 11年的豆瓣团队,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都一如既往的喜欢豆瓣的团队,也许这是我这辈子见到过最好的团队。灵活小巧扁平化,我上司2号人物洪教授,他的上司直接就到阿北了,工程师浮动时间上班制,干好活就成,而且那时候人人都知道豆瓣大牛多,比如后来才知道深不可测的@su27和傲娇的@georgexsh这样的好基友,抛开第一条2个偶像,你就是冲着这个不浮躁,技术氛围看着硅谷走的小团队怎么说也得去试试吧。
3. 项目和机遇,在豆瓣做项目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又用Python,自由度也很高,适合一个想去提升自己的人加入,而不是养老没朝气的团队。电面的时候教授略微跟我说了下要做的App引擎,你想一个刚毕业一年,先撸了快盘,又有机会跟着偶像干更牛逼的平台,傻子才不想进豆瓣不想去接这个Offer。
4. 虽然我万般不愿意北上,投给上海的简历石沉大海,甚至有家公司在我入职豆瓣后半年倒闭,广州当时哪知道广研会崛起嘛,网易又没好职位,深圳腾讯平台第三次给拒绝了我……是的第三次,大概是不招人的感觉,你说我愿意呆的城市就这么几个,愿意投的公司又这样,总不能还留在珠海去魅族吧。
5. 我是豆瓣的Hardcore用户……
对豆瓣的团队是真爱呐……
我加入豆瓣只是因为理想在豆瓣,或者说我们几个好基友的理想都在豆瓣,只是我先迈出了一步而已。
以下按照驱动程度由强到弱
1. 2个人,教授@洪强宁和Davies,当年大二的时候已经完全没什么驱动力学东西了,反正windows那一套玩得还凑合,自己又是NOIP出身的人家看国内教程我啃龙书秒全系没压力,只是渣学校不让搞ACM而已。这时候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刘洋偷偷摸摸的介绍了Python给我,恰逢当时QCon兴起请了教授还发了个PPT介绍豆瓣的架构体系,一下子就找到了新的动力点那就是服务端撸底层做平台。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在金山的Leader是教我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战士,而教授更像是我的精神导师,事实上这2年从教授身上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想任何人都会有想法和自己的偶像一起工作,不过我迈出了这一步。说句题外话,教授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我见到过最强悍的没有之一,技术实力在我厂也是数一数二,业内也许我见识少,不过像他这样做人技术两头都IMBA的还真没见过,BAT那些所谓的高层们麻烦你们先放下身份下基层撸代码带员工搞出点实在的再来扯,教授的员工号可是2,至今也只以Tech leader做自己的头衔,而且低调闷骚型技术宅总会带来惊喜。
Davies就不多说了,一人单挑一群底层服务,睡着觉都能把分布式给秒了,大学的时候基本就是好基友们的终极目标,战神懂不懂,像我们这种做平台工程的谁不想成为那样,天赋秒你一大截有木有,技战术别说望其项背你能摸到脚踝看懂就不错了,还有Davies还兼职玩户外,尼玛我4大爱好被秒了2大,怎么说也得混到豆瓣去膜拜啊!
anyway,当时他俩电面我,我自信其他公司进了面试十之八九,唯独那次坐在床上被面完之后一身汗……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王烨和@刘洋喝酒吃饭的时候各种惆怅。
2. 11年的豆瓣团队,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都一如既往的喜欢豆瓣的团队,也许这是我这辈子见到过最好的团队。灵活小巧扁平化,我上司2号人物洪教授,他的上司直接就到阿北了,工程师浮动时间上班制,干好活就成,而且那时候人人都知道豆瓣大牛多,比如后来才知道深不可测的@su27和傲娇的@georgexsh这样的好基友,抛开第一条2个偶像,你就是冲着这个不浮躁,技术氛围看着硅谷走的小团队怎么说也得去试试吧。
3. 项目和机遇,在豆瓣做项目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又用Python,自由度也很高,适合一个想去提升自己的人加入,而不是养老没朝气的团队。电面的时候教授略微跟我说了下要做的App引擎,你想一个刚毕业一年,先撸了快盘,又有机会跟着偶像干更牛逼的平台,傻子才不想进豆瓣不想去接这个Offer。
4. 虽然我万般不愿意北上,投给上海的简历石沉大海,甚至有家公司在我入职豆瓣后半年倒闭,广州当时哪知道广研会崛起嘛,网易又没好职位,深圳腾讯平台第三次给拒绝了我……是的第三次,大概是不招人的感觉,你说我愿意呆的城市就这么几个,愿意投的公司又这样,总不能还留在珠海去魅族吧。
5. 我是豆瓣的Hardcore用户……
对豆瓣的团队是真爱呐……
@范筒 和 @远子远 的回答居然这么靠前,真是让人无法按耐非得回答一下——小说(二十六楼故事集)一个月只能分六毛九,答案还不能多得几个赞嘛!
基本上,我是把加入这事儿干了两次。
第一次是 07 年中。最早 06 年开始用豆瓣,当时有一种「我艹」网站还可以这样的感觉。同时段也迷 firefox(浏览器还可以这样……),就建了豆瓣插件小组,没事看页面不爽的地方写写 GM 脚本啥的,还略红火。这样被邀请参加了 06 年底的热心用户趴。
转过年来,在18摸的实习(帮 mentor 做私活)结束了。那时候「我去」正好上线,自己给 mentor 做的私货是一个基于 google map 的 web app,觉得这部分可以用到「我去」,就给发信自荐了一下。
面试见了洪教授和阿北,还顺利。不过进去后没贡献任何前端代码(残念),反而是去设计了最初的 api。
然后这次实习我从来没正式办过离职…… 就是后来学校的事情忙了,自己又有其他想做的事情,去得少了到 09 年自然而然就离职了的感觉——那时的环境还是很轻松自由的,以及翻邮件的话,10 年还当小时工修过 bug。
第二次是 11 年初。那时候已经自废武功,看了两年各种杂书,一年没写过代码了。下半年就要找工作了,对自己要不要回头做技术挺存疑的。之前在豆瓣耳濡目染久了,对当时豆瓣宣扬的产品主导文化还是很认可的,就想找个产品的实习看看。
接着各种有意无意的机缘巧合吧,就找到了 scallet 聊天(面试?)。当时电子书的项目还是设想,但是对闷头看了两年书的人来说这事简直是非加入不可的那种。于是就加入了,以及一年多后终于转正之前,常常以实习五年的「首席实习生」自居。
最初加入豆瓣的原因挺简单的,就是无脑真爱。无论做 api 还是做阅读,都是挺单纯希望在一个 nb 地方做 nb 的事情变得更 nb 而已。
至于后来被不断呵呵到真爱破裂,发现有些人和事不仅不 nb,而是怎么这么 sb,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呵呵。
基本上,我是把加入这事儿干了两次。
第一次是 07 年中。最早 06 年开始用豆瓣,当时有一种「我艹」网站还可以这样的感觉。同时段也迷 firefox(浏览器还可以这样……),就建了豆瓣插件小组,没事看页面不爽的地方写写 GM 脚本啥的,还略红火。这样被邀请参加了 06 年底的热心用户趴。
转过年来,在18摸的实习(帮 mentor 做私活)结束了。那时候「我去」正好上线,自己给 mentor 做的私货是一个基于 google map 的 web app,觉得这部分可以用到「我去」,就给发信自荐了一下。
面试见了洪教授和阿北,还顺利。不过进去后没贡献任何前端代码(残念),反而是去设计了最初的 api。
然后这次实习我从来没正式办过离职…… 就是后来学校的事情忙了,自己又有其他想做的事情,去得少了到 09 年自然而然就离职了的感觉——那时的环境还是很轻松自由的,以及翻邮件的话,10 年还当小时工修过 bug。
第二次是 11 年初。那时候已经自废武功,看了两年各种杂书,一年没写过代码了。下半年就要找工作了,对自己要不要回头做技术挺存疑的。之前在豆瓣耳濡目染久了,对当时豆瓣宣扬的产品主导文化还是很认可的,就想找个产品的实习看看。
接着各种有意无意的机缘巧合吧,就找到了 scallet 聊天(面试?)。当时电子书的项目还是设想,但是对闷头看了两年书的人来说这事简直是非加入不可的那种。于是就加入了,以及一年多后终于转正之前,常常以实习五年的「首席实习生」自居。
最初加入豆瓣的原因挺简单的,就是无脑真爱。无论做 api 还是做阅读,都是挺单纯希望在一个 nb 地方做 nb 的事情变得更 nb 而已。
至于后来被不断呵呵到真爱破裂,发现有些人和事不仅不 nb,而是怎么这么 sb,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呵呵。
因为su27老师太萌了.
------------------------------------
踢完今年公司最后一场球, 好好写一写.
去年也是这时候, 刚结束google的实习. Google确实无愧于IT界的女神, 技术好, 福利好. 但是大公司毕竟是大公司, 也是一次踢完球, 回家路上和一个前辈聊, 他说'基本会在google终老了.' 突然有一种'在google就是养老'的感觉. 确实员工们水平都很高, 做事都很靠谱, 但作为一个年轻的不安分份子总觉得缺点什么.
然后豆瓣校招来了, 刨除中度用户+脑残粉的因素, 为什么会对豆瓣有如此好感, 举几个栗子:
比如那段时间有个帖子两个互联网offer求比较,豆瓣和腾讯, 一边倒的挺豆瓣, 而且是好多好多豆瓣员工留言'来豆瓣吧'. 感觉好温馨.
比如无聊想看看豆瓣fm的前端代码, 打开chrome的console发现字样:
"喜欢看豆瓣的代码,还是发现了什么bug?不如和我们一起为豆瓣添砖加瓦吧!
在豆瓣工作 "
比如宣讲会上的视频里永远27岁的苏老师说"我们甚至能组出好几只乐队来."
比如看一次激动一次的豆瓣《代码大爆炸》.
如果豆瓣的宣传语是'选择豆瓣, 就是选择未来', 我打死都不会来豆瓣.
但是偏偏它的宣传语是'你不只是在豆瓣工作,是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生活。'
这太他妈有诱惑力了.
嗯, 于是我来给豆瓣添砖加瓦了. 我在和一群优秀到爆的同事一起工作, 我想变得和他们一样优秀.
最后总结一下, 以上都是bullshit, 真正原因是只拿到了豆瓣一家的offer.
------------------------------------
踢完今年公司最后一场球, 好好写一写.
去年也是这时候, 刚结束google的实习. Google确实无愧于IT界的女神, 技术好, 福利好. 但是大公司毕竟是大公司, 也是一次踢完球, 回家路上和一个前辈聊, 他说'基本会在google终老了.' 突然有一种'在google就是养老'的感觉. 确实员工们水平都很高, 做事都很靠谱, 但作为一个年轻的不安分份子总觉得缺点什么.
然后豆瓣校招来了, 刨除中度用户+脑残粉的因素, 为什么会对豆瓣有如此好感, 举几个栗子:
比如那段时间有个帖子两个互联网offer求比较,豆瓣和腾讯, 一边倒的挺豆瓣, 而且是好多好多豆瓣员工留言'来豆瓣吧'. 感觉好温馨.
比如无聊想看看豆瓣fm的前端代码, 打开chrome的console发现字样:
"喜欢看豆瓣的代码,还是发现了什么bug?不如和我们一起为豆瓣添砖加瓦吧!
在豆瓣工作 "
比如宣讲会上的视频里永远27岁的苏老师说"我们甚至能组出好几只乐队来."
比如看一次激动一次的豆瓣《代码大爆炸》.
如果豆瓣的宣传语是'选择豆瓣, 就是选择未来', 我打死都不会来豆瓣.
但是偏偏它的宣传语是'你不只是在豆瓣工作,是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生活。'
这太他妈有诱惑力了.
嗯, 于是我来给豆瓣添砖加瓦了. 我在和一群优秀到爆的同事一起工作, 我想变得和他们一样优秀.
最后总结一下, 以上都是bullshit, 真正原因是只拿到了豆瓣一家的offer.
豆瓣是唯一让我有种精神归属感的网站,它更是互联网的一个拥有自我操守的独特创造。网站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风格很有清新独特的格调。作为一枚常泡豆瓣读书电影,喜好读诗写作的资深文艺青年,在看到豆瓣招聘的那一刻,我觉得我会成为它的一员。我非常诚恳地给豆瓣投了简历,附上我对豆瓣的欣赏和理解。那个阳光斑驳的午后,我终于来到想象了无数多次的豆瓣参加面试。那栋宁静的灰色建筑仿佛是喧嚣都市中的一处净土,显出一种怀旧的古典。经过四轮的层层面试,几天后我接到了豆瓣录用入职的通知。在等待的几天里,不知为何,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那幢灰色建筑低调安然的模样。
之前三轮顺利面试过百度的HR岗,蘑菇街的时尚编辑岗,但是最终因为时间无法协调和应届生无相关经验问题均与之擦肩而过。爱一个人讲求缘分,寻得一份工作也是如此。最终还是有幸与豆瓣结缘。
刚入职,主管带我去认识团队里的组员,大家都很热情,一见面就和我开起了玩笑。带我的那位MM,在指导我工作内容和基本操作时很谦虚平等,她看到我之前的腾讯工作经验还很大方地说要跟我学习。这样包容,纯粹,志趣相投的文化氛围和友爱团队让我很有家的感觉。
今天下班路过阿北办公室偷偷看了两眼,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偶像啊!!嘎嘎╮(╯▽╰)╭ 光想想阿北哥哥在豆瓣胡同创造出豆瓣这独树一帜的互联网产品,就觉得很浪漫温馨啊~~~( ⊙o⊙ )@杨勃 (阿北)
“你不只是在豆瓣工作,是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生活。”
Can't agree more.
之前三轮顺利面试过百度的HR岗,蘑菇街的时尚编辑岗,但是最终因为时间无法协调和应届生无相关经验问题均与之擦肩而过。爱一个人讲求缘分,寻得一份工作也是如此。最终还是有幸与豆瓣结缘。
刚入职,主管带我去认识团队里的组员,大家都很热情,一见面就和我开起了玩笑。带我的那位MM,在指导我工作内容和基本操作时很谦虚平等,她看到我之前的腾讯工作经验还很大方地说要跟我学习。这样包容,纯粹,志趣相投的文化氛围和友爱团队让我很有家的感觉。
今天下班路过阿北办公室偷偷看了两眼,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偶像啊!!嘎嘎╮(╯▽╰)╭ 光想想阿北哥哥在豆瓣胡同创造出豆瓣这独树一帜的互联网产品,就觉得很浪漫温馨啊~~~( ⊙o⊙ )@杨勃 (阿北)
“你不只是在豆瓣工作,是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生活。”
Can't agree more.